扫一扫,访问微社区
41
461
1568
金牌会员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使用道具 举报
刚果锥虫病病原体为布氏锥虫,它广泛地侵犯野生动物与家畜。
其中有三个亚种对人能致病,即布氏冈比亚锥虫(T.b.gambiense)、布氏罗得西亚锥虫(T.b.rhodesiense)、布氏布氏锥虫(T.b.brucei)。
布氏锥虫系细胞外寄生原虫。其亚种形态均极为相似。
虫体中央有一个核,后端有一个动基体。鞭毛附着于动基体,沿虫体侧波状膜到达虫体前端后游离。
锥虫形态多变,外形为长纺锤状,有细长型(长20~40 μm,游离鞭毛长达6 μm)或粗短型(长15~25μm,宽3.5μm,游离鞭毛短于1 μm或鞭毛不游离)。
细长者多见于外周血液内,呈梭状;粗短者多见于组织内。
其生活史分在采采蝇(teetee fly),属舌蝇属(Glossinae)和人体两个阶段。
当采采蝇吸吮患者或病畜(兽)血时,锥虫随血进入蝇体,在中肠分裂繁殖,穿透肠壁游至前胃进入食管,到涎腺形成上鞭毛体,最后形成有感染性的鞭毛体。此阶段约需12~30天,并使蝇终身(3个月)有传染性。
在人体内阶段,乃由有感染性采采蝇叮咬人体时,锥虫即随唾液进入,在局部分裂繁殖后进入血流,在虫血症高潮时以细长型为主,当人体产生免疫力后,则以粗短型较多见。
锥虫的三个亚种形态极为相似,过去主要依靠其对某些动物的致病力、生化特点(同工酶)、在蝇体内繁殖情况、临床特点以及流行地区来鉴别。近年来则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鉴定。
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
京ICP备19015252号|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206号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硕博园
GMT+8, 2025-1-9 05:58 , Processed in 0.086422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